天易健优选 www.tyj.ltd 文成人自己的网站
158-5891-7908
快捷导航

刘基刘伯温三不朽伟人

[复制链接]
tyj168 发表于 2023-10-8 07:27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刘伯温.jpg
      刘伯温(1311-1375年),名刘基,字伯温,青田县南田乡(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)人。元末明初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开国元勋,被誉为“渡江策士无双,开国文臣第一”,朱元璋多次称其“吾子房也”。明朝建立之初,曾任太史令、御史中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封诚意伯,故又称刘诚意。正德九年(1514年)被追赠太师,谥文成,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(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)。
     刘伯温博学多识,学究天人,精通天文、兵法、数理等,尤以诗文见长,其诗古朴雄放,被称为“一代之冠”,文集《郁离子》、散文《卖柑者言》等都是名作。在文学史上,与宋濂、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有《诚意伯文集》传世。
刘伯温家风家训
       刘伯温家风家训的核心内涵是“重文崇智,尚俭倡廉”。不同于其他历史名人以成文的家规家训传世,刘伯温家训不以“言传”,而重“身教”。它不是传统意义上文本式的家训,而是将家训之要义寓于一件件具体的“家事”之中,如刘伯温先祖的文武兼备、乐施重义;刘伯温本人的手撕墓图、大义拒金;刘伯温后代的去奢尚俭、恪守家规等,对后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教化作用。这些“不成文”的家训,体现得正是淳正的“刘氏家风”,其内涵之丰富,深受朝野称颂。朱元璋在《(刘伯温)父永嘉郡公诰》中评价“朝廷所赖,士民所瞻,皆遗训之功,力善之征也”。后来南田武阳等地的刘伯温后裔,又在刘伯温治家思想的基础上拟定了新时代的家训。如今在刘伯温故居入门口的影壁背后,就镌刻着“爱家国、睦邻里、尊祖宗、孝父母、和兄弟、敦族亲、训子孙、正名分、勤职业、慎官守”的祖训族规。

浙江文成刘基研究会副会长、刘基后裔 刘日泽:
       他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,他在官场上做到了一尘不染、两袖清风。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呢?主要是受到家风家训的熏陶。家风家训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人,怎样处理好邻里关系,当官的时候怎样为民服务等。所以,刘基从小就养成了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。他的两个儿子,长子刘琏、次子刘璟也都在父亲的熏陶下和家规家训的滋润下,养成了刚正不阿的正气,最后做到舍身取义。


俭朴淡泊
         是以去奢尚俭,明君所以弭邪侈;澄心省事,哲王所以清烦嚣。
——摘自刘伯温《拟连珠》
【译文】
所以远离讲究奢侈和排场,崇尚俭朴低调,这是贤明的君王用来消除放荡不正的行为;使自己处于淡泊宁静的心态,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事,这是智慧的君王用来清除喧扰的办法。
刘伯温.jpg
      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周群:
            诚如所誉:“朝廷所赖,士民所瞻,皆遗训之功,力善之征也”,刘伯温的刚毅德行和仁爱素养,与其深厚的家学及自身的秉性密不可分。明朝创立之后,长时间主事御史台的他,不仅参与草创、制定了《大明律》,还以宋、元以来宽纵、荒废的吏治为鉴,采取了“修德以倡廉,立刑以戒贪”的综合方法。
           明王朝建立后,刘伯温不阿权要,秉公执法,突出表现在处斩李彬一事上。明朝开国,淮西勋贵娇奢狂纵,影响纲纪民风,当时,朱元璋赴汴梁大会诸将,刘伯温与李善长共同在京师居守问政,恰逢中书省都事李彬贪纵侮法,触及刑律,理应处斩。李彬是李善长义子,李善长希望刘伯温能缓治其狱,但刘伯温不为所动,随即奏请批准,坚定推行法则,处斩了李彬,维护了治理秩序。
           刘伯温的廉政实践还体现在公正为官上。他不以亲疏为别,不挟私情评骘人物,以公允平正之心推荐人才。
修德以倡廉,倡廉必反贪。但贪作为恶德,主要是贪财、贪利。相反,如果能贪于仁义道德,则是圣人之德。刘伯温一反常识而为“贪”作是非辨,其目的是要修圣德以抑贪纵,亦即道德的修养是克制贪欲的有效途径。他澄清了一个道理:贪廉全在人心,全在自我,要杜绝贪者托于外物的借口。
刘伯温重德,但并不废刑,有时将德刑并举,德刑互济。国无法不治,民无法不立。刘伯温任御史中丞后,承荷着执法纠察之责,他说:“宋、元宽纵失天下,今宜肃纪纲。”这是对整肃吏治而言的。但是,刘伯温主张待民宽仁,即严明法纪与惠爱百姓是可以统一的,即“严而有惠爱”;同时,他所说的“振以法令”并不是滥施刑暴,他曾“请立法定制,以止滥杀”,振肃纪纲是循法而行。
           当然,自幼即受“乐善好施,德惠乡里”家风熏染的刘伯温,在德与刑之间,又主张德主刑辅。在《官箴》中,他论述了为政之道:“治民奚先,字之以慈;有顽弗迪,警之以威。”在《郁离子·公孙无人》中,他还表述了德、政、财互济,以德为主的思想,这其中也可窥见刘伯温以养德为主、刑戒为辅的为政思想。

      刘伯温被称为三不朽人物,其德,是廉洁无私之德;其功,是守正奉公,不阿权贵,不徇私情,一心为生民社稷之功;其言,是抒写磊落情怀、高洁志趣之言。刘伯温之不朽,实为廉能互映之不朽。

来源:学习潜悟


前进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0关注

0粉丝

135帖子

推荐阅读更多+
会员达人更多+
广告位

分类信息推荐

更多+

最新北京分类信息

更多+

关注我们:天易健优选

客服微信

公众号

全国服务热线:

158-5891-7908

公司地址: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龙岙村

运营中心: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白云街道紫荆庄园H区4栋1501室

邮编:610066 Email:tyj@tyj.ltd

Copyright   ©2023-2024  天易健优选 www.tyj.ltd  Powered by©Discuz!  技术支持:享宝汇吧    ( 浙ICP备17056971号-1 )